本實驗室為了有效的使用空間而自製一個電子式除濕箱
途中遭遇許多困難, 而最終結果有些限制但還可接受因此記錄下來
可以的話建議用戶買現成的, 真的不要自討苦吃XD
除非你和我一樣是規劃空間時忘記預留除濕箱位置才自己製作特殊尺寸
不過我記得有廠商有提供客製服務, 有需要先去問問再做決定
這項計畫原先是很單純的, 我在網路上找到一個除濕主機, 長這樣:
背面:
只要有個箱子挖個指定大小的孔裝進去, 這樣就能用囉, 很不錯吧?
一月時就買了, 由於採購家電家具整理雜物花了很多時間所以買來就丟著
五月中才把它挖出來, 想說梅雨季來了, 趕快裝箱保護我的相機和鏡頭
需被保護的就這些, 沒很多, 有些鏡頭還是壞的, 做紀念用XD
結果才放幾個月拿出來:
注意上圖右上角, 塑料居然裂了......那不是我拆壞的, 拿出來就這樣
這挺爛的啊, 這樣沒問題嗎? 既然都裂了就打開看看裡面有啥好了
拆開一看, 靠杯, 這不是吸濕顆粒嗎? (上圖鐵盒中的顆粒) 該不會是升級版的水玻璃吧?
玩過水玻璃產品看一眼就幾乎能猜到運作原理, 估計就像倒水一樣
先吸收箱內濕氣, 然後對外加熱釋放水汽, Google 以後發現果然如同預期
圖片出自:相機防潮防霉有辦法!
訊息來自:Hi-Speed Electrical Co.
別再胡亂選防潮箱了:收藏家與防潮家是不同家的
收藏家:吸附式代表
防潮家:致冷式代表
吸濕顆粒不好嗎? 有人說好的吸濕顆粒可以用十幾年, 但哪家用的是好的我不知道
至少我手邊的水玻璃就有限制, 用個幾次就可以感覺到性能衰弱, 不過還好它很便宜
扔了換一包就是了, 反正都要手動還原, 還原時順便換掉即可
但如果相機常拿出來用, 這樣就很麻煩了, 開箱越多次, 就要越頻繁還原
電子式除濕箱就是自動化這個流程, 不過在我真的拆開這機器之前我還真沒想過這作法
我只想現成的買來用就好啦, 管它怎麼做的, 但只要我看到了, 我們就要依需求挑選
既然是常開啟的, 就要改用晶片製冷除濕法, 速度較快, 而且材料容易取得
我先說明我這機器怎麼做的, 後面再紀錄頭痛的除錯過程
核心元件:致冷晶片
我採用的是 30x30mm, 8.5V 3.4A 致冷晶片, 全白的沒印字, 裡面有附規格
這圖表我看了老半天看不懂, 不是說最多 8.5V 怎麼縱軸數字到 20
推測應該是上下印反了, 縱軸上半才是電壓, 下半是 QC
這樣看來輸入 5V 應該會吃 2A 電流, 通常致冷晶片有印字那面會冷
這片都沒寫就只能用試的, 接上 5V 3A 變壓器, 等約 2 秒斷電, 然後摸晶片表面
正常會一邊冷一邊熱, 不要通電太久, 沒接散熱的話久了發熱面會超燙!摸了會燙傷的
若沒散熱一直送電也會燒壞晶片
接著準備散熱器, 這是友人贊助的散熱器
上半部全銅, 高檔!不過下半部:
這應該是鋁基座, 陽極處理成銅的顏色XD 不過這樣對我的應用才好, 鋁容易加工
由於我不是用在主機板上, 沒有扣具, 因此需要用別的方法固定, 像這樣:
中央鑽孔, 然後攻牙, 這樣可以鎖到鋁片上, 右邊鋁片是 40x40mm 12V 致冷晶片在用的
鋁片一樣中央鑽孔, 然後就可以鎖到散熱器上, 散熱器和鋁片間塗散熱膏加強導熱
這樣我就可以利用這兩根螺絲把散熱器和致冷晶片夾起來
鋁片上用銼刀挖兩個凹槽給致冷晶片的電線走
電線就放進凹槽:
然後加工一塊鋁片成熨斗的形狀用來夾住致冷晶片
雖然是熨斗的形狀但並不會燙, 它是製冷端, 這形狀是為了方便蒐集水滴
接著製作箱體, 用發泡板組裝, 這發泡板我原先是要做櫃子的門
但因為表面有點弧度蓋不平, 加上它蠻重的, 所以就轉移使用用途
我買的厚度為 10mm, 這東西不難買但很難運送
一片基本尺寸為 240x120cm, 一次至少買一片, 要找可以代客裁切及寄送的店家
而且我是轉移應用, 如果只是要做除濕盒並不需要這麼大片
但這種材料具有不吸水, 易加工, 耐久的特性, 若不用這種我還真沒想到有什麼替代品
這材料切割時就用木工的工具, 切起來和木頭差不多, 只是木頭味換成臭臭的塑膠味XD
還有因為是發泡, 結構均勻, 而木頭則是依纖維方向強度不同, 順著纖維比較好切
發泡板細部加工容易, 可用刀片區域雕刻, 因此可輕易挖槽, 製作卡榫結構
組裝箱體時所有接合面都塗上矽利康後鎖螺絲固定, 除濕用的氣密要做好
機器才不會做白工, 雖然不可能完全氣密, 但還是要盡可能的做, 能減少多少是多少
由於塗矽利康會沾手不方便拿相機故沒有過程只有成果, 大概就長這樣:
箱體完成後接著是窗口, 用壓克力, 取材自螢幕保護鏡:
這螢幕停用了, 保護鏡之後也是丟掉的份, 不如廢物利用, 把它切下當窗口
壓克力加工要有耐性, 切快刀會熱融化壓克力會黏刀, 力氣太大則可能斷裂, 因此要慢慢來
一般都是雷射切割, 我是廢物利用故自己動手慢慢切
切完後四周貼上紙膠帶, 然後在窗口四周塗厚層的矽利康, 再把這壓克力平放在窗口上:
等矽利康硬化後撕下紙膠帶就可形成一貼合壓克力的矽利康邊框
由於塗膠時內側碰不到, 通常不會一次就塗好, 撕下紙膠帶就可以發現矽利康內側有孔洞
就再塗一次, 一樣再貼上紙膠帶, 我塗了兩次才完成
這樣做出來的邊框氣密性並不算好, 遠不如現成產品的橡膠+軟磁鐵條, 但那種東西是客製品
買不到, 只好用矽利康邊框替代, 盡可能減少縫隙, 壓克力上用強力磁鐵壓合邊框
接著加工一塊發泡板用來固定致冷晶片和散熱器
背面:
致冷片會這樣裝進去:
致冷晶片產生的水用鋁溝槽引出, 溝槽內置海綿吸水:
裁切成小段並放入海綿:
內側加工一塊發泡板拉住致冷模組卡緊:
引出外側做一個支架放接水盆, 水盆內置海綿吸水:
鋁溝槽的海綿和接水盆的不同, 鋁溝槽用的是洗車海綿
它會吸水, 但水份很快的隨重力往下引出, 本身不容易含水
這樣可以快速把水導出, 不會留在箱內重複蒸發
接水盆的海綿則是木漿海綿, 其特性是會吸水還會保持水分, 讓整塊海綿維持溼潤
我認為這比較有利於箱外蒸發, 同時不要讓水直接累積盆中, 這樣會養蚊子
這致冷晶片配散熱器和引水設備就是我的除濕總成, 如果不在意省電問題
除濕總成通電以後就可直接使用, 具備除濕效果, 可全天運轉, 我的致冷晶片和風扇都接 5V
以這顆晶片來說需要 5V 3A 的變壓器, 風扇接 5V 很安靜, 耳朵貼近也聽不到什麼聲音
用電流勾表量工業變壓器 110V 端只有 0.07A, 功耗 7W, 反推致冷電流應該只有 1.5A
接著我們量測濕度變化, 由於中間換過料
這圖表測試的致冷晶片是 7105, 但最後安裝是 7103
不過我覺得應該沒差太多, 測試時安裝六顆 DHT-11 溫濕度感測器
這玩具是便宜貨, 一顆 30 元, 精度就別計較了
所以我們只觀察它數據變化的趨勢即可, 以下為開機數小時的數據
每 5 秒取樣一次, 720 個樣本即是 1 小時, 大約 5 小時就穩定在 50
可能受限於氣密性它只能除濕到 50, 而且會受環境濕度影響, 當時環境濕度高, 接近 80
結果隔天變天, 環境濕度突然陡降, 我讓它測了三天, 結果如下:
4320 個樣本即是 720x6 = 6 小時一格, 最低可以降到 30
後來環境濕度又上升, 它又是停在 50
50 對於相機來說應該夠用了, 50 包含誤差
我拿別的溼度計則是顯示 41, 我也不知道誰是對的XD
這 DHT-11 在公司吹冷氣時量出 60 左右, 比吹冷氣還低應該就 OK 了
接著我們用 MCU 來管控耗電, 我認為最低 40 應該就夠用了
只是存放相機, 不是什麼高級古董, 當環境濕度低時應該停止除濕
雖然這種低濕度的日子不多, 但至少我就遇到, 而且夏天吹冷氣
冷氣也就是在除濕了, 這時應該停止運作, 就算只有 7W 能省還是要省, 這是我的控制器:
WT-16-B, 電路圖:
黑色是板上的, 紅色是外接的, 這電路板某些用戶應該看就知道這原先是幹麻用的
由於還卡關所以只貼出和本計畫有關的部份
該計畫和本計畫一樣都是一開始看似簡單結果越扯越多
只是本計畫有結案, 該計畫卻炸了, 三進三出, 進入第四進後設 pending
再下去就要變子龍機啦XD 說來話長以後再說明, 先跳過
用 MCU 控制 FET, 讀取濕度, 低於 40 就關, 關閉後等超過 40 再開
採用 PT6961 製作的七段顯示器顯示, 平常維持關閉, 晚上睡覺時才不會變手電筒
這白光超亮!只有按下按鈕才顯示溫濕度, 這合理吧, 誰會沒事一直看?XD
按下後顯示溫濕度, 此時若再按按鈕則開關箱內 LED, 照明箱內物品用
LED 有三顆:
草帽散光型, 已裝限流電阻, 用泡綿膠黏在箱內
韌體源碼:dehumidifier-src.zip
編譯使用和前篇 在 ubuntu 上開發 nuvoton m051 實驗板 相同, 直接可用
風扇和致冷晶片原先是分開控制, 最後是合併使用, 料已經上了就不拆了
變壓器用工業用的
規格書:RS-15-5 RS-15系列 15W单组输出开关电源
多種安規, 有過壓/過載/高溫保護, 等狀態恢復會重新嘗試送電
一開使用手機充電用的, 結果變得超燙, 感覺到夏天會很危險, 所以買這散熱比較好的
它就只會比較熱, 摸起來還行, 由於放這除濕箱的位置較高, 沒有防潑水需求, 還行
全部的樣子:
接著安裝到目的地
完全貼合角鋼架, 所以除濕總成要先取下, 箱子推進去, 再把除濕總成鎖上
因此除濕單元做成一個總成就是為了這安裝需求, 這樣可以使用最大的容積
開機:
顯示 ---- 然後量測濕度, 結果出來後若有需要會啟動除濕總成
顯示濕度
顯示溫度, 再按一下開燈:
若 30 秒後沒按按鈕就清空七段顯示器並關閉 LED 燈
此時若要確認機器是否運轉, 看變壓器的綠燈即可, 綠燈亮即是正常送電
經過約兩小時:
環境濕度超過 80, 箱內濕度 50, 功率低速度較慢, 但還是可降下來
另一日乾燥, 抵達目標 40, 別家方案顯示 33
接著來紀錄痛苦過程
一開始使用 12V 的致冷片, 這最多人用容易取得, 我手邊就有, 以前用過, 直接拿來裝
由於沒做過這種東西, 實在不知道如何下手, 一開始學一般除濕機, 想說怕太冷
用銅片固定散熱器, 內外都裝散熱, 期望熱風送到致冷片上更容易凝結水
12V 灌進致冷片和風扇, 哇靠, 聲音真大, 吵死了, 而且就算用上 12V 6A 變壓器
還是不夠致冷片吃, 風扇速度下降 (但還是很吵), 內側也有風扇, 希望增加對流
結果連續運轉卻發現沒有太強除濕效果, 散熱片別說結冰, 連水滴都沒有
經過一些實驗後推測可能是過熱了, 畢竟網路上賣這晶片配的散熱器都超大顆
於是寫程式控制, 致冷片啟動 250 秒後就斷電, 但風扇繼續開著
這就是上面寫風扇分開控制的原因, 接著等 60 秒風扇再關掉
然後休息一下, 再開致冷片和風扇
結果終於凝水了, 但是水遲遲不滴下, 製冷端散熱太大, 所以換一小塊鋁:
先切一邊看會不會容易引水, 修改後果然就滴水了, 但是滴水中有雜質:散熱膏
塗了散熱膏所以凝水後一起流下來了臥槽!
趕緊拿衛生紙來吸, 結果散熱膏幾乎被沖光
所以後來安裝就都不塗散熱膏, 只有鋁片和散熱器接觸那裡有塗
看起來好像能用了喔? 但真是太吵了, 實在沒法用, 不過為了驗證可行性還是繼續做
裝進盒內, 設定濕度 40 就停, 結果這 12V 的確實給力, 五到十分鐘就降到 40
接著休息, 可是奇怪的是濕度回升很快, 大約五分鐘就升回 45 了
於是機器就每隔五分鐘啟動, 運轉五分鐘又停, 如此循環, 這比連續噪音還頭痛啊!
想說是不是氣密問題, 可是就算我把壓克力完全用紙膠帶黏起來結果也是一樣
我不禁開始懷疑是不是其他因素, 於是做了這個
因此前篇 WT-18 裡會有 DHT-11 的控制程式, 就是為了做這個
實在不知道問題, 就用感測器陣列繪出數據觀察其動態特徵
這是做日本專案學到的, 我接了 MCU 專案, 只有我一人做, 非常刺激, 沒有人可以救我
完全要靠自己, 而日本人驗收時就是用圖形化圖表, 以往我當業餘在使時都是看數據丟出來
連續丟, 看起來好像是對的就 OK 了, 沒在管數據如何變化的XD
日本要求就不一樣了, 他們就說:你的韌體在某些時候數據有一個小突起, 這樣不行, 要改
哇靠, 盯這麼緊喔XD 或是連丟一整天有時會突起一下, 一樣不行, 要改
最後都有闖關成功, 所以我就想, 濕度會不會也可以用一樣的方法觀察出問題?
於是裝了六顆感測器, 分散在箱內, 1-6 即是對應圖表 S1-S6
接 WT-18 送到電腦, 寫程式轉換數據丟到 console, 把 console 導到檔案後用 gnuplot 畫
結果如下, 溫度:
濕度:
雖然六顆感測器濕度一樣起起伏伏, 但只有第六顆起伏最大, 甚至跳到接近 70
而那顆感測器所在位置最靠近致冷模組, 這時就大概猜到問題來源了, 應該是那該死的風扇
致冷晶片關了風扇卻還開著, 失去製冷功能的晶片表面水汽就不再是凝結, 而是擴散
所以把風扇拿掉就可以減緩, 或是只有在晶片啟動的狀態開風扇
晶片關風扇跟著關應該也行, 但是這就表示晶片還是要長時間開著
一直在冷的狀態才不會進入擴散的狀態
我這 12V 的太吵太吃電, 或許可以用 PWM 減低功率, 但這樣風扇也要跟著做
有 PWM 就要有感測, 我還要量風扇溫度來改轉速, 不是做不到, 只是太複雜了!
後來在台中電子街閒晃時看到這個:
低電壓的, 對喔, 我都忘了致冷片不是只有 12V 的, 只是大多都用 12V 並不是只有 12V
買回家測了一下發現這個能用, 風扇和致冷片都只給 5V, 功率低無噪音, 可連續長時間運轉
全系統包含 MCU 都給 5V, 這樣我也可以省掉 12V 降轉 5V 的整流
連續運轉三天都沒問題, 就準備結案了, 不過此時致冷片又做了最後的掙扎(?)
都裝快好了, 突然變壓器啟動短路保護, 一開機顯示 ---- 時一直在閃, 沒有進入運轉狀態
注意到變壓器的燈號也跟著閃, 表示有東西短路了, 拆致冷晶片下來看
哇咧, 拆裝太多次接腳拗壞了, 一壓就短路, 只好換一個, 可是這在台中買的......
台北今華電子沒這顆, 有一顆外觀像但沒塗膠保護, 這不能用
後來在祥昌找到, 不過型號不同, 電流較小, 但若輸入低電壓性能沒什麼差別
終於結案!真的超麻煩, 要跟進的請三思!
以前玩12v的是直接拿舊電腦power來推,12v有20幾安培的輸出能力,控制板給他吃5vsb待機電力,控poweron就可以開關主電力。但是沒有機構的天份玩過就算了w
回覆刪除本來的板子是要控RGB還是無刷XD?
電腦電源太擋路了, 加上 24p 接頭有夠巨大的, 我不喜歡用那種
刪除無刷用的~ RGB 一定也行, 實際上就是三個大功率電源開關, 啥都能做XD
記錄資料是一項很重要的功能,MCU RAM少,所以很多人都不重視,因為可觀測的資料在RAM的時間很短。
回覆刪除有段時間是外傳去PC,但只能在實驗室。產品出客戶,遇到的狀況更多!
現在改用SPI Flash去做記錄器,總算是可以錄比較多的資料。SPI界面還可以升級=SD卡。萬一SPI Flash容量仍不足,就要掛上32GB的SD卡上陣,但SD卡不防水要另外用機構去封,SD卡機算是工程實驗機,真正產品仍會回去SPI Flash。
最近因為出了QSPI Flash,也是用SPI界面。
SPI驅動是無法避免的,不管是直驅還是驅動SD卡,相關的工具函式庫還是要備好,因為都是要突然上陣的。
SPI Flash 有幾個 MB 用來存數據已經很大了
刪除掛 32GB SD 卡也太大, 又不是要抓電影XD
但是 SPI flash 還是要錢的, 讀取它還是要透過通訊界面
個人還是偏好 UART 直接丟一丟就好, 或是 USB
你有所不知。像記錄功能一上,FAE就會加一堆功能,因為客戶如何操作,他比你還想知道。到底是他教錯,還是客戶操作錯誤,有記錄器的狀況下,一回廠就可以讀出來得到答案。
刪除然後客戶也知道了此功能,又再要加規格,因為他也想要知道他用的地方有什麼特性。
然後我就掉入IOT的大坑。32Mb SPI Flash大約NT8元,加上後所以後面對客戶的動作都變成以此元件上錄到的裝置來解釋。
老闆也看到好用,又開始加一堆有的沒有的,他也想錄客戶是如何使用。
然後在FAE,客戶,老闆三人沒事想到的記錄內我有一天沒一天的從正在進行的專案中切回來又切回去。
那個案子,在我看來已不是原先的產品,程式主體差不多是記錄器了。
原來是蓋歪樓的專案啊, 真是辛苦了XD
刪除不過有人買單還是不錯的, 就裝個兩三顆 SPI Flash 存給它夠本
還不夠的話用 i2c gpio 擴充 8 個 chip select
給它並聯 8 顆 SPI Flash, 看起來一定很壯觀XD
這樣應該還是比 SD 卡或 emmc 便宜
不算是歪樓,至少我是知道會有規格發散問題。以前發散的是使用者界面,主角是LCD/LCM,引入圖型式操作後就有這樣的問題。從PC程式開發就可以估測到,只是當年遇上時MCU功力不足。
刪除現在又有新元件加進來=操作記錄器,它是IOT前哨戰。記錄MCU看到的感知器或是使用者操作,留做為資料來源給大數據用。
主要是新的技術出來,MCU一定會有對應的功能去支援。但要記錄什麼?沒有人有經驗,所以大家都會提意見。
再來就會像手機,什麼都要記錄。安卓的解法是放一個SQLite。
在QSPI Flash支援出現時,我就有想放入SQLite,儲存目標則放在SD卡上。
不過現實不可能馬上引入,會有中間型,於是自己想到架一個直譯器具有簡單的SQLite功能。
MCU一直在走PC/手機的路,只是看時代,而我也只是提早做準備。
才寫完又收到新的老闆指令:加入產品效期。一年半後產品要進入回廠警告模式。
刪除我倒覺得是手機走 PC 的路, MCU 一直都是那樣沒什麼變, 目前看到的都還是一線劃開
刪除雖然 MCU 速度已經提升到 600MHz 的程度, 但現有很多裝置像是智慧手錶, 錄影機
看起來像是 MCU 做的但實際上都是跑 OS 的, 因為工作太複雜, 用 MCU 去拼並不划算
SQLite 需要許多檔案操作, 用 MCU 拼出來還要搞定讀寫檔案系統, 雖然這些 STM32 有提供
但會需要這種程度的資料蒐集通常不是簡單應用, 例:包含大量角色和怪的 RPG 遊戲
需要不斷查詢列出修改的, 如果只是列出, 只是循序寫入, 或是搜尋單一項目
依序寫入即可, 不需要用到資料庫, 電腦讀走後愛怎麼查都行
我認為這應該是可以談的, 只要能協議規格變更, 把查詢負擔定義在 PC 上執行, 那就不需 SQLite
反正資料最終都是要回到 PC 上的不是嗎?
Android 會做 SQLite 是因為它的系統早就複雜到可比 PC 了, 而且已經跑在 OS 上
加個 SQLite 沒什麼, 如果真的要像台達那樣, 可以遠端登入, 可以遠端列舉紀錄, 那種規格才需要
所以他們用上了 Cortex-A8, 因為就算用 MCU 兜, 不一定比 Cortex-A 方案便宜
但我也聽說有些老闆就喜歡壓榨開發人員, 就為了省那幾塊錢, 如果遇到那種的就沒辦法了
>加入產品效期。一年半後產品要進入回廠警告模式。
一年半警告, 若不回廠兩年到了就保險絲短路到地燒掉, 強迫買新的, 這樣一定賺XD
MCU上的資料最後都要回PC是沒有錯。但一張SD卡全傳的時間太久了。
刪除另一個方式是SD卡上用的是SQLite的檔案庫。將需求的資料吐回去。
目前有用到的是時間標記。也就是多久前的資料吐回。還是重開機的狀況才吐回來。
IOT是什麼都要記,但什麼都記,太雜亂了。於是資料庫的管理功能就要引入。
那就要實作檔案系統 seek 後讀寫的功能喔
刪除換作我不會想把事情複雜化
seek的功能有做。系統可以存9萬筆資料,可以調度第n~m筆。本來估算可以錄至少半年的狀況。然後產品去驗證單位一個月,和我說調歷史資料很慢,回到我手上一看,天啊!已破4萬筆,難怪會慢。然後有一個問題出在開機,因為是省電裝置,開機狀況不多,但要從4萬筆中挖也不方便。
刪除一個1鎂MCU+SPI Flash可以玩成這樣我也認了。只是萬一產品有個二代,總要做個預備。
是省錢的血汗方案XD
刪除SD 卡的耗電量對應用處理器來說算少, 但和 MCU 比算很吃電的
而且還要處理檔案系統, 卡的錢也比 MCU 貴上不少
活動接點易接觸不良, 壽命較短, 卡相容性議題, 仔細評估吧
您好,我司有賣制冷晶片,如有需要我們可以零售給您,謝謝。
回覆刪除rock@ecel.com.tw
多謝!
刪除遙控器廠兼差賣致冷片?XD
哈哈,是的,因公司多角化商品經營,我看你製做的都可以量產了,超強的!
刪除我們家也是啥都做!
刪除這玩具量產應該不行, 沒定位點不能打件
而且沒防靜電, 手帶靜電摸了可能會爆炸!XD
加一些zener就可啦,建議你的散熱器加熱管,就會更好散熱了。
回覆刪除zener diode? 那是參考信號的, 要配類比感測器, 是比較便宜啦
刪除但測試起來很麻煩, 得先複製環境確認感測器輸出, NRE 比較貴XD
數位的讀什麼是什麼, 一翻兩瞪眼, 不用複製環境直接上線
散熱器加散熱管比較貴, 我是手邊有什麼庫存就用什麼, 以免浪費~
若是無庫存新買的, 外面賣家確實都配那種, 但很大顆且價格高!
噢, zener 是回前面那串靜電的?
刪除以為開新串, 若是防靜電很麻煩的, 聽過硬體的演講
板上要挖護城河, 用電容橋接隔離
有些地方用 zener 或氣體放電管, 設計上有許多細節
聽完只是有點概念, 實際上怎麼做不清楚
而且要測試驗證!要借靜電槍來打
不過如果打了還是爆炸了我也不知道找誰求救
所以還是先當作沒看到吧!XD
哈哈…也是。
刪除請問一下 製冷晶片安裝在除濕箱哪一個位子整體除濕比較平均?
回覆刪除不清楚哩, 沒有做過這類驗證, 我測出的數據是安裝在出入口處的
刪除因為我要上架後再鎖上, 純粹安裝方便考量
在請問一個問題
刪除使用其他12V的製冷晶片跟5V規格的製冷晶片 同樣都輸入5V/3A有什麼差別嗎?
我看最便宜的製冷晶片(TEC1-12706)都吃12V 想說如果只是比5V製冷晶片的輸入電壓範圍還要大的話 那就買TEC1-12706就好
要看它的工作曲線, 這我倒是沒想過
刪除用我手邊的 12V 製冷晶片試了一下
送 5V 也是 1.5A, 確實有可能會有相同效果!
原來如此~
刪除感謝樓主~
會很燙吧?
刪除加散熱器和風扇就不燙囉, 不加的話就算功率低也會超燙!
刪除制冷功率不同,可以用7108 8v來使用。
回覆刪除低壓高電流, 那個算特殊規格, 應該會比較貴
刪除再問一下,當你改用07105後,並用5V電壓 ,電流吃多少?5A?2A?這樣就變低功耗,濕度呢?有降到40%RH?
回覆刪除我沒有量 5V 端, 只有 110V 端用勾表測, 所以實際 5V 端電流多少不知道
刪除而濕度受限於量測設備誤差, 有沒有到 40 我也不知道
只能說用了兩家不同的感測器都回報 40 以下, 而且必須環境濕度不算高時
沒密封會漏, 環境濕度太高可能就到不了 40, 且都是便宜感測器回報的
實際多少不知道!
我在此由衷感激你的PO文,尤其這般細部紀錄,翻遍網路,只有你願意透漏這些經驗,尤其是致冷片的規格,所以,你若用手機充電器5V 2A 或是行動電源,應該也是可以玩,可能反應速度慢一些些,而且會燙一些吧?(因為07105原要吃5A)而已吧?那家做防潮箱的原廠公司,我也推估他用的致冷片跟你的接近,只是我舊的已經扔了,只好重新推理,原廠提到幾個規格, 一個是低功耗4W,那應該是指L低控模式,最高不排除到15W;再者是快速降低濕度,那應該是指H模式,以上也是我的實驗跟推理結果。
回覆刪除因為我只是業餘玩的, 作為一個玩具細節通通給是沒問題的XD
刪除5V 2A 手機充電器要看廠商, 有些充電器短路保護設的比較嚴格可能會斷電
我開發階段用的手機充電器印象中是 5V 3A, 整個超燙! 所以不建議 5V 2A
即便它可以動, 一直在滿載邊緣工作可能會大幅縮短其壽命
畢竟充電器屬消費性產品, 性能要求不會像工規變壓器那麼嚴格
也不像工規變壓器整個金屬殼散熱比較好
廠商做的可變功率要看設計, 用 PWM 精準控制讓電流降低可以做低功率
但不一定要這樣設計, 例如我可以開 5 秒後關 5 秒, 這樣開的時候功率是 15W
一分鐘算下來 "平均功率" 就是 15W 的一半, 這也可以聲稱是低功率
這要實際看波型才知道
吃電才能運作的話...甚麼都沒裝的箱內 裝顆低瓦數的一般燈泡吧.極度乾照! 簡單好用.
回覆刪除移除水份靠凝結的效率最好, 靠加熱的有聽過, 但聽說效率較差
刪除燈泡還把一部分能量轉成不需要的光, 有多少除濕能力我不清楚, 但應該會更加耗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