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3日 星期四

標籤式檔案管理 1.1


本實驗室的重點軟體項目:標籤式檔案管理 發布 1.1 版更新
主要更新內容應該從上圖就可以看到, 本篇將介紹新加入的功能, 修正的 bug, 繼續存在的 issue
然後紀錄截至目前為止的光碟片保存狀態供參考

這次更新項目:

支援多個標籤搜尋
支援標題 + 多個標籤搜尋
除錯功能:計算儲存體實際容量和列舉指定儲存體內的資源
開啟檔案所在目錄
修正 ' 符號問題
檔案日期改為沿用原始檔案的日期
複製檔案時若掛掉會提示錯誤退出
輸出資料庫到網頁

發放源碼:tdoc-1.1.tar.gz

Ubuntu 20.04 加打以下 patch 後可編過並改正開檔方式
diff -urN libtdoc/mysql/tdoc-mysql.h libtdoc/mysql/tdoc-mysql.h
--- libtdoc/mysql/tdoc-mysql.h    2019-06-11 15:26:10.000000000 +0800
+++ libtdoc/mysql/tdoc-mysql.h    2020-12-27 11:36:33.930132000 +0800
@@ -18,9 +18,8 @@
 #ifndef __tdoc_mysql_H__
 #define __tdoc_mysql_H__
 
-#include <my_global.h>
-#include <my_sys.h>
 #include <mysql.h>
+#include <time.h>
 #include "tdoc/plugin.h"
 
 /* buffer size to hold SQL string, should be > 1000 since max string in database is VARCHAR(1000) */
diff -urN pysrc/tdoc/window.py pysrc/tdoc/window.py
--- pysrc/tdoc/window.py    2019-06-13 22:32:03.000000000 +0800
+++ pysrc/tdoc/window.py    2021-01-07 07:48:06.063638549 +0800
@@ -22,8 +22,12 @@
 from tdoc.storage import StorageListPage
 from tdoc.util import ThreadApp, ThreadTask
 import Tdoc
-import os, webbrowser
+import os
 import magic #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3-magic
+# ubuntu < 18.04 open file
+#import webbrowser
+# ubuntu 20.04 open file
+import subprocess
 
 # database config file & storage config file list
 class TdocConfig():
@@ -362,6 +366,9 @@
         #    return
         
         # if no define, use default
-        webbrowser.open(path)
+        # ubuntu <= 18.04
+        #webbrowser.open(path)
+        # ubuntu 20.04:
+        subprocess.run(["xdg-open", path])
 
 
 

2021.06.27 更新:
發現沒有初始化變數導致標籤新增失敗...以前都沒測到...
--- libtdoc/mysql/tag.c    2021-06-27 09:17:20.226641876 +0800
+++ libtdoc/mysql/tag.c    2021-06-27 09:15:54.882385854 +0800
@@ -44,6 +44,7 @@
     /* insert this tag */
     maxid++;
     sptr = sqlbuf;
+    sqlen = 0;
     DBGV("New tid %lu for tag %s", maxid, new_name);
     tmplen = snprintf(sqlbuf, SQLBUF_SIZE, "INSERT INTO tag VALUES(%lu, '", maxid);
     sqlen += tmplen;



首先是最容易看到的多標籤支援, 我們拿舊的動畫資料庫示範
新的資料庫太多髒東西(?), 所以還是用舊的吧!
按下 "搜尋標籤" 按鈕, 跳出標籤編輯器:

一次可選多個標籤, 然後按下 OK 即可搜尋

結果:

注意標示黃色的標籤, 一共有兩區域, 在搜尋列上方的是當前搜尋中的標籤
搜尋列下方搜尋結果中的是包含這些標籤的資源, 按下這些標籤可新增/移除
若按下搜尋結果中的標籤, 若按下的標籤不在搜尋的標籤中, 則將此標籤加入搜尋的標籤
按下搜尋列上方的搜尋中的標籤則會移除按下的標籤, 減少搜尋中的標籤

例如若我按下上圖 FLCL 資源下方的 [ DVD upsample ] 標籤
則會把 [ DVD upsample ] 加入搜尋:

於是結果就會減少到剩一項

如果有選取多個標籤, 此時在搜尋列輸入字串, 然後按下搜尋

如上圖範例, 會列出標題中包含 "鬼" 字, 且同時含有 [ 一般向 ] 和 [ 1080P ] 兩標籤的資源
這裡有個操作議題, 如果標題搜尋中有文字, 而此時我點選任意標籤新增/移除
此時搜尋結果會改變, 當前的搜尋結果將不會包含標題搜尋, 只會搜尋標籤, 如下圖:

換成找 [ 720P ], 可是第一個搜尋結果的標題並沒有 "鬼" 字, 此時要再按一下搜尋:

就會有正確的搜尋結果, 這不是軟體 bug, 是刻意留下的
主原因有二, 首先是搜尋標題, 當我輸入搜尋標題時, 我不一定是真的要搜尋
我們有自動完成, 往往我只是要看一下有沒有已有資源
第二則是搜尋標題 + 標籤在資料庫插件中我把它列為選配功能 (optional)
由於要多欄位同時找, 換成別種資料庫擔心會有負擔, 所以列選配
當遇到不支援的資料庫插件時只能搜尋標籤或標題二選一, 一樣會出現這現象
所以維持原樣不修改
按下標籤就會進入標籤搜尋模式, 按下搜尋則是依資料庫支援程度進行標題搜尋
操作時也不複雜, 只要記得:如果要搜尋標題, 請一定要按下 "搜尋" 按鈕, 就這樣

標籤和標題等多重搜尋都是做 AND 運算, 全部有的才列出, 我認為目前這樣就很夠用了
我們是做個人資料管理, 不是要上線去做什麼 IEEE 電子圖書館XD 還全文檢索咧臥槽!
所以多項目 AND OR NOT 這種的就別做了, 光聽起來就無比麻煩
而且目前使用本軟體一段時間也沒有感覺有此需求過
後來注意到 Google 也有做類似的功能, 在圖片搜尋那裡, 不知道什麼時候加上的, 可能以前沒注意
例如搜尋 "ろこどる" 圖像

上面那些字串應該是標籤, 一開始就是多標籤支援, 而且似乎還有做標籤關聯樹
剛開始搜尋有一堆標籤, 可是當我點了四個:[ アニメ ] [ 流山市 ] [ 流川ガールズ ] [ 流山市役所 ]

其他標籤就消失了, 只剩四個, 而且圖像就有許多政府照片, 其中 [ 流山市役所 ] 還不是一開始就有
點了三個標籤才看到, 根據你選的標籤去找關聯標籤, 這個屌, 不愧是最強搜尋引擎公司
這個我們目前是沒本錢做的, 所以作到這裡為止

新增除錯功能:

匯出檔案及資源清單只是該選項上面兩項一起做, 然後檔名預設是儲存體編號
只是既有功能整合, 為了我偷懶方便XD
計算儲存體實際容量是屬於除錯功能, 我曾經遇到從 NFS 複製遠端資料進來結果檔案量差很大
資料庫計算的檔案量與實際儲存體中的檔案量不符, 可是檔案內容看起來沒錯
而且只有遇過一次, 之後再也沒有遇到, 無法複製此現象
所以我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只好留此一功能做比對用, 通常是不需要用這個
同時建議避免從遠端去直接複製進資料庫, 所以之前提的遠端儲存體應該是不會想做了, 感覺有風險
列出儲存體內資源也是除錯用, 按下後切到搜尋頁面即可看到所有放在這儲存體的資源
如果同一資源在此儲存體中有兩份資料則會在搜尋結果中重複出現兩次, 此為正常現象
本資料庫主要是從資源去對資料, 而不是從資料去找資源, 所以這現象不修正
這功能是當儲存體損毀, 即是資料遺失時, 例如光碟損毀, 方便查找修改用
檢查指定光碟內影響多少資源, 以便手動清理, 這是個最好不要有機會用的功能
會做就是因為我用到了...

開啟檔案選單新增開啟檔案所在目錄:

有些資源含的資料不是目錄, 而是單一檔案, 如果我們直接開啟, 通常是用系統指定的軟體去開
但若我想要複製該檔案到別處時, 或是臨時想要改用其他軟體開啟, 我會需要對該檔案按右鍵
此時就需要打開檔案所在的目錄, 所以才有此功能, 它只是開啟檔案時改成開啟檔案所在目錄
和原先開啟檔案用的方法一樣, 因此不會開啟後還幫你選取指定檔案, 請自己找到該檔XD
開啟後自動選取挺麻煩的, 可能要從 dbus 下命令, 瀏覽器就有做這功能, 我不知道這怎麼做

修正 ' 符號問題:

標題, 檔名, 標籤, 註解, 在進資料庫前都會自動加上跳脫字元, 改在資料庫插件裡
因此軟體上層的限制移除, 可以輸入像上圖的內容, 不用自己改成 \'

自動完成的視窗有個議題, 那就是跳出視窗後若沒有按 UI 附近任意點關閉
此時系統跳出別的視窗就會變這樣:

如上圖, 文字編輯器插在兩個視窗之間
要避免這現象目前無解, 有個接近的方案:Gtk3 Popover
這應該是 Gtk 3 版新增的功能, 如上圖 Gtk3 Popover 字串旁邊
那個裡面有 Save as.. 的, 像漫畫裡對話框的圖形界面, 那就是 Popover
它的特色是跳出後會緊鄰關聯的 UI, 例如按鈕, 視窗移動時會跟著動
它不會抓住鼠標 (Pointer Grabbing), 所以還可以移動視窗
但它會改變 focus window, 讓跳出的對話框變成當前的 focus window
此時鍵盤輸入將會被導到對話框, 無法繼續輸入, 自然也就無法 "自動完成"
變通的方法是將自動完成的 UI 整個做進對話框, 但這樣做我要搜尋時就必須多按一下按鈕
而不是直接點一下文字框輸入, 這樣比較不方便
我看過的 UI 平台幾乎都不允許在 UI layout 開一個蓋過別的 UI 的元件
(微軟的好像可以, 所以 bug 特別多?XD)
要蓋過, 就要開 window, 或是像網頁那樣整個頁面都是 app 自己畫的
才可以做出像網頁 div 做區域覆蓋, 這現在主要都拿來做討厭的蓋版廣告
整個 UI 自己畫不難, 難在 UI 文字處理, 各國文字排版需要花很多時間研究
例如...阿拉伯文XD
所以目前不考慮自己重畫, 還是以現成的為主, 因此維持現狀

檔案日期改為沿用原始檔案的日期主要是因為舊庫存輸入, 這段程式寫在
tdoc-1.1/libtdoc/local-storage/tdoc-localst.c 的 tdoc_localst_copy_file_time(...)
若要以放入檔案當下為主就把該函數直接 return 0 即可

複製檔案時若掛掉會提示錯誤退出, 前版若放太大檔案, 寫入資料庫失敗時
會停在 "檔案複製中請稍後..." 那個狀態, 忘記處理錯誤例外
而且除非重開程式不然無法新增資料, 這次會報錯退出, 且可以繼續新增資料

輸出資料庫到網頁, 執行以下命令:
./run export-html ../path/to/dbfile.db ../path/to/stfile.st out.html
就會得到類似 我的相簿集中連結 這樣的網頁
舊動畫資料庫輸出如下圖:

可以輸出給非 Linux 用戶看, 但由於不包含儲存體資訊, 只能知道標題, 標籤, 和註解

這次更新大概就這樣
目前有個希望加的功能:虛擬資料
這是蒐集照片時注意到的, 例如:三月我去 A 地點玩, 拍了照, 放進 A 資源
四月我去 B 地點玩, 也拍了照, 放進 B 資源
五月和家人在同一天同時去 A, B 兩處遊玩拍照, 依照目前資料規劃
我會把當天拍的照拆成 A, B 兩份分別新增到 A, B 資源下
這樣就變成獨立兩項, 日後也是找的到, 但我就只會知道我去過 A, B 兩地各兩次
沒法紀錄 "當天和家人同遊" 這事件, 目前是放在資料的註解, 所以就想到虛擬資料
新增一筆資源, 然後新增兩筆資料, 這兩資料沒有實體, 它們指向放在 A, B 下的兩筆實體資料
可應用的情境還有像是保存產品資料, 例如 S 產品用了零件 A, B, C
S 資源下直接新增虛擬資料指向零件 A, B, C 資源下的 datasheet 資料
可以直接點開不用另外查找, 資料也不會重複儲存
這在資料表上操作不難, 但 UI 上不好做, 不知道怎麼讓使用者容易的指定資料
每筆資料都賦予它 URL 然後複製貼上? 還是做複雜 UI 從資源去選資料? 還拿不定主意
還有刪除時要如何提示使用者該資料有別的虛擬資料指定, 需先刪除別的才刪除本資料等問題
由於沒有非常需要所以再慢慢想, 想不到就算了XD
我們搜尋都有自動完成, 只要打一兩字幾乎就可以看到想要的資料或標籤, 很方便
從標題搜尋去一筆一筆撈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加上多標籤支援, 這並非重要需求, 再看看吧




接著都是光碟紀錄, 我蒐集資料的習性可能嵌入在我基因裡XD
從我家有第一台電腦開始就在蒐集, 第一台電腦 CPU 是 P3-450, 應該是 1999 年時買的
印象中那台電腦接近五萬元, 20 年前的五萬元, 很貴! 系統是 Windows 98 SE
我用它來跑過 H Game, 影像處理, 音訊編碼, 3D 繪圖, 3D 遊戲引擎 (Dark Basic, 以前收費目前開源)
當時寫的互動軟體現在還可以用 wine 執行, 還會動, 原始 exe 不須重編譯, 貼圖都正常, 挺神奇的
所以很早我就有一堆資料和軟體, 需要各種儲存設備儲存, 最早用 3.5" 磁片
當時我的電腦配有一台 ZIP 磁碟機, 它可以存 100MB 的資料, 不過我只有一片磁片

那個規格很快就死了, 可能是 CD 燒錄機時代來臨, 之後的十年大家的電腦裡都一定有台光碟機
用光碟傳遞資料是最方便的方案, 一開始我沒有燒錄機, 我拿一堆磁片把資料交給有燒錄機的同學
付錢請他幫忙搞定, 所以第一台電腦的資料有留下來, 之後買了燒錄機, 再轉移到第二台, 第三台電腦
開始了我的燒錄人生XD

當時 CD 空白片有多種顏色, 最便宜的是綠片, 聽說品質不好所以我一片也沒買過
比較可靠的是白金片, 就這種:

當時稱山水片, 因為表面印山水XD
而這片其實是二印片, 仔細觀察表面

可以發現下半黑線處有透出 CD-R 字樣的紋路, 它是二次印刷, 故稱二印片

為何要印兩次? 網路上說可能是規格不符, 也可能是 QC 沒過品質太差, 原因不一定, 但結果都是被退貨
而退貨以後沒有拿去丟掉, 加印一層換個皮重新流入市場, 就像過期食品重新打包類似這樣
通常是負面的, 不良的才會這樣搞, 多了層漆會增加重量, 實際量測:


其他標準品:(由左而右:CD, DVD, BD)

會比較重, 但也就多個一公克
二印片品質比較差? 確實不一定, 因為這片山水片現在還可以全部讀完, 看看日期, 17 年了
不過它的保存條件比較特別, 它是未整理資料區, 我把動畫資料轉存 DVD 後, 未整理的放進布丁桶
想說有空再來整理, 放到櫃子深處, 然後我就忘了!XD 直到老家要整理才把它挖出來
在完全沒有陽光也沒有拿出來讀取的環境下可以活比較久應該不奇怪


上圖這是水藍片, 還能讀取, 以前說燒音樂 CD 就要用這種, 我很少買水藍片
音樂主要都是聽 MP3, 大學時就買 MP3 隨身聽, CD 隨身聽沒用多久
不過 MP3 隨身聽早就都遺失, 反倒是 20 年前買的日本製國際牌 CD 隨身聽還活著
只有防震功能失效, 然後有些雜音, 但還會動, 壽命非常變態XD


這是同學燒給我的黑片, 還能讀取, 說讀取性能較好的樣子?
只有這同學有, 我沒買過, 奇特的片子
手邊有的 CD-R 就這些, 當時聽說最高級的是金片, 金色的 CD-R, 我曾有一片, 但不知道丟去哪了
CD 時代庫存參考:【小編回憶錄】初世代光儲存技術CD

CD-R 收 VCD 動畫可以裝個 6-10 話, 還可以用, 之後 "動物軟體" 時代來臨, 什麼驢子騾子青蛙
開始收 DVD 畫質的影片, 容量增加很快, 一片 CD 只能裝 3 話, 於是我的光碟數量爆增
在同學介紹下買了台 DVD 燒錄器

DVD 分為 DVD-R 和 DVD+R, 頂級燒錄器就 Pioneer 的 A0x 系列, 當時一台要八千到一萬
我沒本錢買, 同學說那就買單規的吧, A0x 兩種 DVD 都能燒
而我買的則是只能燒 DVD+R 的單規機 當歸雞好吃
一台只要半價四千有找, 所以我所有的 DVD 都是 DVD+R, 以下有 DVD-R 的都是別人燒給我的
以下光碟編號小的不代表先燒錄的, 編號大約 200 多以後才有照時間順序排
200 多以前一開始用 CD 整理包收納, 後來發現不織布包會在光碟表面留下痕跡
於是建立資料庫改用布丁桶裝, 隨機抽取收納包中的光碟寫上編號紀錄, 因此沒照時間排序
CD 整理包最多時有四大包, 一包一頁八片那種, 很重! 轉成布丁桶後全丟了, 沒有留下


DVD+R, 狀況良好


DVD+R, 狀況良好


DVD+R, 狀況良好


DVD+R, 狀況良好, 只能 2.4 倍寫入, 這應該是比較早期的


錸德 4X DVD+R, 狀況良好


DVD+R, 狀況良好


DVD+R, 狀況良好


DVD-R, 同學給的, 狀況良好


錸德 4X DVD+R, 狀況良好, 但編號重複, 這就是人工操作的缺點, 所以要自動化
我的儲存體編號由軟體自動遞增就是因為這個


DVD-R, 同學給的, 狀況良好
只是用手電筒打光可以發現不織布紋路:



三菱 DVD+R, 狀況良好


錸德 4X DVD-R, 狀況良好, 這是和網友交換光碟換的
曾看過一張圖, 用鴿子傳 SD 卡, 現在看來是很好笑, 但在以前網路慢的時代可能效率會比走網路快
所以以前在某站就和別人交換光碟, 燒錄寄出, 一趟就可以傳幾百 GB
所以才要資料庫, 除了自己看, 也給別人看, 有看上眼的就交換庫存, 現代網路超快就不用這樣了


DVD-R, 狀況良好, 應該也是交換光碟換的, 上面廠牌寫 PONY, 仿索索?XD


DVD+R, 狀況良好


DVD+R, 狀況良好


DVD+R, 狀況良好, 正索尼牌 (但可能只是掛牌)


DVD+R, 狀況良好


錸德 8X DVD+R, 狀況良好


DVD+R, 狀況良好


DVD+R, 狀況良好, 飛利浦的!


DVD+R, 能正常讀取完, 但是讀取面有許多裂痕

但可讀取!奇怪!


DVD+R, 能正常讀取完, 問題同上一片, 還附加:

手電筒打光看光碟外圈霧化, 可是可正常讀完!


三星的 DVD-R, 交換來的, 共兩片, 已損毀無法讀出, 有裂痕, 外圈變質:

三星的就是爛貨啦!XD


三菱 DVD+R, 狀況良好


三菱 DVD+R, 俗稱運動版, 有裂痕:

X 型剪力破壞, 這不是建築物才看得到的嗎?XD
它還有一個問題:很黏, 可能是防靜電失效? 用布丁桶堆放會緊緊相黏, 出力才能 "撕開"
會聽到類似保護膜撕開的聲音, 但是!它可以正常讀取完!非常神奇


不同顏色的三菱運動版, 和上面那片問題相同, 但有的正常, 像這片就是正常的


三菱 DVD+R, 有兩個小叉叉剪力破壞但可正常讀完


DVD+R, 狀況良好


DVD+R, 狀況良好, 編號寫錯, 對調了XD


DVD+R, 狀況良好, 進入 16X 時代


DVD+R, 狀況良好, 另一版型


三菱 16X DVD+R, 狀況良好


三菱 DVD+R, 狀況良好

以上就是我所有 DVD 庫存用過的片子, 雜七雜八各種品牌, 編號到 771
加上重複的大概就 780 片, 全部讀完只有掛兩片, 可以說是隨便買都能放很久, 但那都是過去式了
現代的光碟品質就完全不是這樣, 整個變調了

燒錄片和壓片的比壽命較短, 但品質太差的壓片也是會壞的, 並非無敵
這是年代久遠的台廠 DVD 壓片, 讀取正常:


而這是比上面晚幾年的作品, 港版壓片:

仔細看:

片子內怖滿坑洞, 就像被蟲咬過一樣, 光碟機無法識別出有光碟
還好這部片我有別的版本, 這片壞了就算了
有了這教訓所有光碟都要寫入資料庫, 不管是不是壓片, 因為它們都不是無敵的, 都有損壞的可能

DVD 放 720P 的動畫還可以放個 10 多話, 還算 OK, 可是到了 1080P 時代就不同了
特別是用 flac 音軌的影片, 一話可以到 1GB, 一片 DVD 裝四話就爆了
光碟數量又開始爆增, 於是再轉入 BD 時代, 這個充滿血淚的時代

BD 分成兩類型 LTH 和 HTL, 網路上說 LTH 壽命較長, 理論上怎樣不清楚
但市場上買到的結果是完全相反的, LTH 在台灣買到的大多是爛貨, 品質落差極大
第一片 LTH:

MID=VERBAT-IMv, 這片還可以讀, 但是我燒了一百多片, 很多放沒多久就掛了
Verbatim 4X LTH, 產地沒確認, 一開始還有 10 片盒裝, 後來都只賣 50 片的, 所以改買散裝
總共燒 108 片, 編號 1-108, 燒錄機為 S07, 燒錄策略同為重開機燒+同一台驗證
全部 4X 燒, 只驗讀取速度, 燒錄前檢查光碟表面, 有無法清除的髒污者淘汰不燒
燒錄後有雜點或不均勻者也是淘汰重燒, 一年後檢測結果:

部分損毀:45,46,48, 50,51,52, 69, 73, 81,82,86,87,88
大部分損毀:53
全毀:43,47,49, 83,84

損壞率約 17%, 當時一片 LTH 約為 40 元, 燒錄量還少, 一次只購入 10 片
結果發現損壞也幾乎是以 10 片為單位, 像是編號 4X, 5X, 8X 等都災情慘重
編號 0-40 完全好的, 可以推測當時品質還沒有問題, 之後的就陸續出包, 時好時壞
出包模式是先從外圈檔案開始損壞, 然後慢慢往內侵蝕, 放越久吃越多
後來繼續放幾年有的甚至變質:

於是我就把 LTH 片全部送回收車, 只留幾片紀念用

LTH 放一年就發現問題, 於是隔年全部重燒, 花了我很多時間, 全部換成 HTL:

結果後來發現這是二印片, MID=VERBAT-IMe
以前的二印片很容易區別, 只要買一片來反光觀察, 或是透光觀察, 很容易就會發現
現代的二印片則是用可印片混充, 這系列片子名為可印片, 即是表面可列印
所以表面全白沒有任何東西, 看起來很合理, 因為要可印嘛,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看上面的 LTH 可印片, 下面有排灰色的小字標明廠牌, 可是我這 HTL 片完全沒有
這片印比較厚, 後來買到有的印太薄有網紋我才發現這是二印片
由於是可印片改二印片, 本來的原版的字跡就很小, 二印蓋過去很難區別
可是二印片比較差嗎? 不一定!
因為用到現在我有損壞的都不是二印片!
有人甚至說是不是因為印比較厚保護比較好所以能放久?XD
不過這種二印行為我還是不認同, 所以...再重燒一次, 同時建立新版資料庫


這是威寶的雙層可印片, 可燒 50GB, 是正廠的, 有商標, 但是損毀, 中間部份資料無法讀取
只讀出約 29GB, 只放了幾年, 我也只有這一片


這是中環生產出口用的 BD HTL, 拿起來手感很好, 沒有像威寶二印 HTL 那樣容易吸附灰塵 (沒防靜電?)
MID=CMCMAG-BA5, 燒錄後讀取也很正常, 讀取速度一路遞增沒掉速
可惜這個後來就再也買不到了, 我只有 50 片, 全部存活

燒完 50 片後又去買, 結果店家拿了同樣包裝的片子, 但是是可印片, 拿到時我就起疑心了
價錢比上次便宜 50 元而已, MID 還是 CMCMAG-BA5 這片子有點透光
但透光後什麼也沒有, 表面也沒有任何文字, 就全白的
沒有前一次印的紋路 但燒錄後讀取速度出問題, 每當讀到 2.3G 到 3G 之間速度會掉下來
掉到光碟機接近靜音那種速度, 就算沒看圖表也知道他掉速了, 燒了幾片每片都這樣, 換燒錄速度也是一樣
換另一台電腦燒也一樣, 掉速位置一樣, 接著我換店家, 買印 Melody 的回來
同一台電腦同樣軟體同樣燒錄機, 燒完測試, 讀取速度就正常了
這家店從現在起我列拒絕往來戶, 我知道我沒問店家他不會說這二印
就算含糊不說, 至少也要反應到售價吧?
Melody 50 片另一家賣 850, 你這二印的 50 片賣 700, 也差太少了吧? 品質差這麼多
還不是讀取品質測試, 只是速度測試就這麼悽慘, 這讓我非常不爽, 或許它本質不算二印
但這品質比二印的還差, 威寶二印 HTL 至少不會掉速, 這家的剛燒完就很差, 我完全不想試
此時我感到非常失望, 覺得台灣藍光空白片市場根本就是一場騙局


這是上面提到的 Melody, MID=CMCMAG-BA5
以往都是中環代工, 由於上面的中環 HTL 燒起來感覺不錯
所以我就找了一樣廠商做的, 希望沒問題, 買了 10 片也確實沒問題, 於是再買 50 片
結果店家說 Melody 的代理商倒了, 只剩別種庫存, 哭哭! 於是買了別種的 50 片:

沒錯, 還是印 Melody, 版面完全相同, 但是代工的廠商完全不同, 換成錸德
MID=RITEK-BR3, 而且燒完後燒錄面看起來波濤洶湧, 和上面中環的差很多, 看似染料不勻
由於 DVD 時代用錸德的很好, 沒有問題, 我就想那買官方標準版總行了吧?
結果想不到又是場惡夢的開始


這是錸德的 HTL, MID=RITEK-BR3, 這片已損毀
才放半年而已, 上面還寫 Excellent, 真是天大的諷刺
過了一年多後又掛了五片, 總共死七片, 只燒了約 50 片, 於是全數撤換
掛自己牌子的標準品都可以做這麼爛, 代工的就別期望了
這個當時買一片還要 30 元, 現在網上有 25 的, 並不算便宜
中環的當時單價不到 20 元, 比較貴不代表比較好


威寶 Life 版, MID=CMCMAG-BA5, 中環代工, 目前比錸德的貴 5 元
現在都採用這片, 能放多久不知道, 至少剛過一年是 OK 的, 還沒驗到損壞的

7/1 更新:發文隔天就賣了XD

出自中環官網:http://www.cmcnet.com.tw/

後來我把錸德做的片全部換掉, 未燒錄的直接停用, 就當做認賠殺出
這個在 DVD 時代的王者, 到 BD 時代卻廢了, 完全不可信任
由於一再被騙, 於是我同時用硬碟和光碟備份, 每個儲存體分割成 25GB, 複製到硬碟也很容易
最初我用一顆 WD 紅標 4TB 硬碟備份, 內裝 159 片藍光資料, 裝填完就封存, 完全沒通電
結果放了一年半損毀......

保固內拿屍體去維修站即可換回上圖那種硬碟, 型號相同但黑色標籤, 4TB 上方有 "重驗證的" 標示
於是改從藍光複製出來, 就驗到 5 片錸德的藍光損毀
複製後再寫回返修的硬碟, 然後如下圖封死看會不會活久一點, 不過後來都改用外接硬碟

前面提到錸德有兩片半年就掛, 抽到後我就從硬碟複製出來重燒, 所以那兩片保住了
而後來的這 5 片就沒辦法了, 硬碟光碟同時掛, 我以為那兩片錸德的只是個案所以沒有立刻全換
畢竟 DVD 時代給我的印象很好, 真是失誤, 今後絕不再買錸德及其代工的片了
現在我能做的只有再多加備份, 同一儲存體備份到兩顆硬碟加一片光碟放不同地方
因為都不可靠, 只好多放幾份, 但因為那 159 - 5 = 154 片還是靠藍光才保住的
所以我還是要燒藍光, 但就只燒一片, 有就好, 不太期望
燒一片藍光用 6X 燒 + 驗證需要約半小時, 我一天最多燒過 26 片
早上起床開始燒, 燒到晚上睡覺, 就 26 片 = 650 GB, 速度很慢
若是 WD Passport 4TB 複製則是 12 小時可以複製完, 而且不用一直換片
WD Passport 4TB 複製到 WD Passport 4TB 則約需 13 小時半, 第四代 i5 複製, 佔用 24% CPU
780 片 DVD + 195 片 BD 花了我兩年時間轉換, 最近終於看到終點
兩年內看完 20 年份的動畫, 建立一文件記錄所有光碟處理紀錄
每一筆資源是入庫還是刪除, 理由是啥, 都記下來以免遺漏, 寫成一三千多行的文件
刪除重複的, 品質不好的, 不想要的, 目前已完成 435 片藍光
每片都塞好塞滿, 務必裝到所剩空間低於 2%
轉換同時還不斷進新的所以比較多, 同時調查手邊有的實體 DVD, 都轉檔庫存
處理時有壓力, 因為不知道那批二印 HTL 會不會掛, 結果還好最後都處理完了
沒有在我完成前掛點, 保住了我多年的心血, 為了擷取特徵快轉影片時要注意內容
稍微了解劇情, 比較無趣的會快轉比較快, 但有趣的就很花時間
整理到頭皮發麻, 整理到懷疑人生!XD 可是當回放起那些很有趣的片子時
又會覺得還好有留著, 因為很多片子非常難取得, 特別是集數多的, 或是超冷門的
就是這種複雜的心情驅使我繼續處理這一大票資料, 就視為是一個挑戰吧!
順手截幾個最近寫入的

所謂惡意就是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燙死你這隻臭螞蟻XD
想一想人類真的是非常神奇的生物, 體能不強, 移動速度也不快, 容易受病毒感染死亡
也無法生存於嚴苛環境, 應該是很脆弱的物種, 可是卻能發展出可以拆掉整個地球的武器XD
現在還想去攻佔別的星球, 就算真的有火星筋肉蟑螂(?), 我覺得早晚也會被解決, 特別是被俄國人XD



生產終了的蘿莉家事機器人, 採用 64-bit RISC 處理器, 主頻 3.3G, 配雙 64GB SD Ram...
SD Ram !!! 那個只能跑 133MHz 耶!和 CPU 主頻差這麼多沒問題嗎?XD

64-bit RISC 高時脈現在大概就是 arm64 吧!可以做蘿莉機器人喔? 不錯喔!
所以說那個說好的蘿莉機器人呢? 怎麼還沒上市?XD


一快轉就看到, 沒辦法就是這麼巧..... 超燙!大家怎麼看?

動畫完成後就是音樂了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這是二手原版日本壓片, 放個 30 年應該都沒問題, 這可以慢慢來
不像二印片那樣有壓力

2 則留言:

  1. 月!陽!炎!(沒事
    3.3GHZ說不定是RISC-V忘記標核心數,SDRAM可能每顆都直入北橋不用chip select,學GPU硬撐超寬匯流排
    以前128M要16顆粒,雙64G那就要16384顆,每顆8bit就有131072bit,刀削麵這麼寬!這記憶體管理ic的多工能力也真是威猛(豪洨
    最近卯起來把資料抓到新買的硬碟(之前都把舊硬碟直接當時光寶盒放著),舊硬碟沒有收起來真的大失誤,一顆撞碟片三下繼續工作到拷完,另外一顆彈彈彈只好拔了送去救,很多都是日常用電腦產生的數位垃圾留底,不太好切片處理
    那片港壓也太猛了,DVD結構上不是都夾心餅乾嗎,還可以壞成這樣
    來貼一片金片 https://images.plurk.com/4XqbJff0pg0HdlGcrVKDEG.jpg
    雖然看上面灰塵也知道應該露天放過一段時間了;還好這是別人說很珍貴的黃金片所以我就供著沒用所以是個空片
    日壓...可是PC98時代過去以後,記得日本就開始慢慢把壓片包給台灣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月!陽!炎!(沒事
      那是少數我有玩至少一線結束的遊戲, 一堆沒玩的還堆著
      標題 bgm 會隨進度變, 音樂不錯聽, 以及晚上把 CRT 螢幕 + 主機搬進房間偷玩的回憶XD

      >這記憶體管理ic的多工能力也真是威猛
      那樣的前提是記憶體速度高過處理器才行, 曾看過老黃刀法片(?)測試 GPU 跑 2G, 記憶體可超 10G
      存取 sd ram 要選 bank, 然後選 row, 資料會複製進 row buffer, 接著選 col 讀出
      同一時間只能讀一個 row, 每個操作還要間隔幾個 clock, 很麻煩的, 無法亂數多工的
      所以雖然可以 bit 併聯, 但這也只是增加同一時間進來的資料量, 速度不會變快
      而且 16384 顆一次撈一個 row, cache 要多大才裝的下啊?XD
      加上 CPU 跑程式位址和 GPU 不同, 會一直跳不會大塊連續
      一次撈一堆連續的資料進來, 一個 jump 或 context switch, cache 就全洗掉囉XD
      最近有看 SD ram 所以有概念XD 現在 DDR 應該也是以此為基礎發展, 都有這限制
      題外話, 16384 顆用 3D 封裝不知道會變怎樣? 把記憶體從扁平封裝變成一塊正方體?XD
      焊在版上比濾波電容還大顆, 不小心 A 到就連根拔起, 路上噴了砸到人會出人命吧XD

      >很多都是日常用電腦產生的數位垃圾留底,不太好切片處理
      你都說是垃圾了直接 shift + delete 吧XD
      十多年前只是安裝不當刺破通風貼紙 (當時貼紙就貼在側面...現在沒有硬碟這樣設計)
      我就毀了一顆硬碟, 從此硬碟就當消耗品, 固定用三年多就換一顆, 然後資料複製走, 硬碟停用
      現在則是多用 WD Passport 做備份, 預計放五年就買新的複製過去這樣

      >那片港壓也太猛了,DVD結構上不是都夾心餅乾嗎,還可以壞成這樣
      對, 是夾心餅乾, 壽命和想像的不同, 品質太爛還是會壞

      >來貼一片金片 https://images.plurk.com/4XqbJff0pg0HdlGcrVKDEG.jpg
      金片脫皮了XD
      我的供品片則是燒錄機送的, 應該都是不錯的片才附在裡面, 都放著沒用

      >日壓...可是PC98時代過去以後,記得日本就開始慢慢把壓片包給台灣了?
      手邊的 CD 不管新舊幾乎都是日製, 只有很少數像是贈品型的, 大人玩具送的(?)才是台製
      就算光美這種蘿莉向的也是日製的 (市場蘿莉向, 但這種踢來踢去的其實不適合蘿莉看XD)

      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